悦读 太珍贵!“机床”光影
时间: 2023-09-14 20:26:59 | 作者: 行业新闻
近日,一本来自海宁摄影师沈浩鸣的《海宁机床厂影像志》入展了第四届浙江纪实摄影大展。
海宁机床厂是上世纪海宁本地较为有名的工业公司,坐落在市区太阳桥北侧,有辉煌、有没落,起起伏伏,历经50多年,虽已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但一直是许多海宁人永远的回忆。
今年68岁的沈浩鸣就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——1970年,16岁的他进入了海宁机床厂工作,一待就是近40年,直到2009年搬迁。“都是满满的回忆。”沈浩鸣的思绪渐渐飘远。
时间回到1982年,改革开放的春风,让海宁机床厂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时期。企业效益不断的提高,工人的生活多姿多彩。
在厂里工作10多年后,当时的沈浩鸣逐渐对摄影产生了兴趣,开始张罗起买相机的事。那时候,要买个相机并不是特别容易,阴差阳错,厂里有同事去苏州旅游,沈浩鸣专程托他们带回了一个“虎丘”牌相机,“我清楚记得,这个相机花了120元。”
有了相机,沈浩鸣就一头扎进了摄影里。每天上班抓紧干活,业余时间不是在到处拍照片,就是躲进暗房洗照片……
不久,沈浩鸣会拍照的消息就在厂里传开了。厂领导把沈浩鸣叫了去,特地交给他一个任务——给机床厂拍照片。
就这样,从1983年开始,沈浩鸣手中的相机虽然换了好几代,但快门的声音从未停止,先后拍下了2000多张照片,记录了海宁机床厂的兴衰,也定格下了机床厂人的喜怒哀乐。
2009年,海宁机床厂搬迁了,曾经的厂址变成了现在的紫微幼儿园和绿化公园。把手头2000多张照片移交给档案室后,沈浩鸣也离开了这片熟悉的土地,到海宁经济开发区的新工厂上班。
又是一个十年,时代的脚步不断跨越,科技日新月异。时代快速变化,但总有一份淡淡情怀深藏在人们心中。沈浩鸣在这十年里拍了很多照片,获了不少奖,生活也伴随着退休慢了下来。
“每次路过机床厂老厂的位置,心中总是不平静。”沈浩鸣说,虽然厂房已无了,工友们也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,但他有2000多张照片。与其让这段回忆躺在档案馆里,不如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。
2019年,沈浩鸣决定做一本海宁机床厂的影像志。于是他联系了档案馆,拿到了照片的扫描件。“当时扫描件格式都不大,因为是老照片的缘故都有些斑驳,不太好修。”沈浩鸣并没放弃,再次联系档案馆,希望重新扫描。
得知沈浩鸣出书的想法后,有些曾经的老同事送来了自己保存的照片。“其实都是我拍的,只是保存在他们那边。”沈浩鸣对其中的一张“厂庆”时历届领导大合影印象尤为深刻。
不过,拿到这张大合影后,沈浩鸣又犯难了。合影上的30多个人,要一一标注名字。即使是自己这样三十多年的老员工,也不可能都记得很清楚。于是,他拿着照片,去曾经的同事家中拜访,请他们来辨认。经过连续几个月的走访,功夫不负有心人,大合影上的名字终于补齐了。
9月,天气还是很炎热,沈浩鸣如愿以偿拿到了称心的扫描件后,就一头扎进书房,开始在2000多张照片中用尽心思挑选出200多张,再进行调整。
在沈浩鸣看来,工厂的灵魂是工人。在挑选照片时,他坚持按照这一个思路进行。一大批人物照片,个人的、群像的都被搬进了书里,让整本书瞬间“活”了起来——
车间里,大家正卖力地工作,或严肃、或灿烂、或专注;生活中,大家享受着“大家庭”的温暖,有下棋打篮球的、有唱歌跳舞的、还有看电影旅游的。一张张照片,一个个曾经熟悉的身影,瞬间让人重新再回到了那个年代,在这些黑白影像里重温属于那一代人的青春岁月。
在这些照片里,沈浩鸣对其中一张照片印象特别深刻。照片上是一个老旧的浴室,每一个墩子上有四个冲水龙头:“这是男浴室,很小的。我们厂男职工特别多,于是原本一个墩子一个龙头,被改造成了一个墩子4个龙头。”
2020年9月底,沈浩鸣的书终于完工。这段记忆有了承载,也应该有个好归宿。于是,沈浩鸣联系上了曾经的老同事,让他们在微信里联系海宁机床厂的老员工,并定在10月6日,西山脚下不见不散。
当天,五六十位曾经的老同事都赶到了西山脚下,为的就是这一次久违的聚会。大家一边翻看《海宁机床厂影像志》,一边回忆着昔日的酸甜苦辣。通过这一些珍贵的照片史料,海宁机床厂发展历程中的一幕幕又重现在大家眼前。
透过岁月光影,重温记忆,百感交集。“这么多年过去了,在大家记忆变得模糊的时候,很庆幸还能看到那么多珍贵的照片,真的很感谢沈浩鸣的努力。”机床厂的老领导吕国强无比感慨。就这样,印刷的500多册书,很快就发完了。
关于海宁机床厂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,去年开始,沈浩鸣又做起了另一件事——“时光三十年”。他说,他去回访了影像志里的主人公,找到他们,给他们拍一下三十年后的自己。
翻开照片,曾经在车间里劳动的身影都变了。有人在公园里健身,有人参加了老年合唱团,有人在菜市场里摆摊卖鱼,还有一对夫妻,一人一台电脑,在小“工作室”里炒股……
三十年,光阴如梭。变的是容貌、是身材、是生活,不变的是曾经那份美好的回忆……